Theme Colors

随喜

一、能益寿延年。 二、可减轻体重。 三、能降低胆固醇含量。 四、减少患癌症机会。 五、减少寄生虫对人体的侵害。 六、减少对肾脏的负担。 七、易于储藏。 八、价格低廉,可降低生活成本。 九、合乎生态原理。 十、饮食富于变化。 完整内容

在‘十善业道’中,佛说不杀生有十种利益:“一、于诸众生,普施无畏。二、常于众生,起大慈心;三、永断一切嗔恚习气。四、身常无病。五、寿命长远。六、恒为非人所守护。七、常无恶梦,寝觉快乐。八、灭除怨结,众怨自解。九、无恶道怖,十、命终生天。”

素香第一期佛法读书会分享

  • 2017-10-19 13:40:36

感恩慧贤师父带领我们佛法读书会的学习!



        首先是释伽牟尼心咒念涌,然后是一段慈经的观修,让我们的心定下来,静下来。让紧张,疲惫的心松弛,柔软下来。随着读书的进行,所有参与读书的人自然就有了跟平常看书读书不一样的体验。这就是师父带领的读书会不一样的地方吧。


       

        今天先读莲花智慧第一个开篇文章知识与文化。回到家后我还在回味读书会的情景,深感师父把这篇文章放在开篇,似乎大有深意!



       知识与文化,文化是用来熏陶和转化人们心灵的语言或文字。知识是了知、了解,认知、认识、识别。知识是人类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的认识成果。



    谈到知识,我对当今社会注重学习套装知识,忽视经验知识深有感触。普通性知识套用,形成定式,导致思维僵化,形成盲从。后面读到了文化的转化心灵的作用。才明白知识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。才是当今世界形成有知识,没文化的真正原因。王善人说我学一个字便行一个字,便有一个字的滋味。菩提道次第说要闻思到量然后修行。我到这里理解是同样的。光了解,认识只是知识。只有去实践,去思维到量,形成定解,然后禅修证到,不就是转化心灵,形成文化了吗?



        当下理解知识与文化的这层关系,不也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吗?所以这开篇的文章的深意就在这个地方呀。



     刘师兄也分享了以前用知识来分别他人,用错方向,现在学习了,知识要用来内求,提升自己(大体意思,原话不记得了)也是很好的学习体验。



这一篇的学习落在最后的师父开示的重点上:知识与文化,一者是识别,一者是转化。如果不是大家共修详细的来学习,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与经验。所以我要在此呼吁没有参加读书会的师兄们,快点来吧!



       第二篇文章是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。根随师父的讲解,我只能后悔了解太晚了!读经只要把握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。一再重复的念唱,便会烙印在潜意识里,而潜意识就死默默地,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行为。



       我要早点明白这些,孩子的教育就不会现在这么吃力了。而智妙师兄就分享了这方面成功的案例。



        时间关系第二篇文章还没有读完。通过今天的读书会,我感到没有虚度这两个小时的时间,高大上点说是法喜充满!所以期待更多人参与。不但分享你的经验让其他人受益,同时你自己也是这受益的一分子。



     最后,感恩慧贤师父的引领!

       感恩素香斋提供的读书会平台!

       感恩所有读书的同修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末学秦虎敬上